读城记 · 绍兴 | 一碟茴香豆,撞见迅哥儿的鲁镇
绍兴,一座有骨的江南之城,从绝世到繁华,掷地有声。悠悠古道,淙淙流水,石桥飞架,轻舟穿梭,静静的小桥流水人家,满满的往昔鲁镇印象。
你的记忆中是否还有那个迅哥儿?还记得他念叨着的故乡鲁镇吗?那只是一个虚构的小说场景,却深深地印记着鲁迅在绍兴东浦、樊江、东关几个水乡小镇的儿时回忆。鲁镇,早就存在于鲁迅心中,也通过他的小说,存活于千百万读者心中。
今天,让我们循着迅哥儿的脚印,走进鲁迅笔下的绍兴文化。漫步其中,你会遇到拖着长辫子、戴着乌毡帽的阿Q;衣衫褴褛拄着棍子的祥林嫂;在酒肆的柜台边“研究”着“茴”字的四种写法的孔乙己;还有假洋鬼子、鲁四老爷…….
童年时,你是否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,就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?那里有“碧绿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栏,高大的皂荚树,紫红的桑椹”,有“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”,有“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”,一回头,“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”。你是否翻弄过那段短短的泥墙根?里面可都是小宝藏哩,“油蛉在这里低唱,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”,还有蜈蚣和斑蝥。“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,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,何首乌有拥肿的根。”“如果不怕刺,还可以摘到摘覆盆子,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,又酸又甜,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。”(本段引文均摘自鲁迅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)
第一次见老师时,你是害怕还是兴奋?“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,第三间是书房。中间挂着一块扁道:三味书屋;扁下面是一幅画,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。”严厉而又伴着些许欢乐,在这里,鲁迅开启了求学之路。(本段引文均摘自鲁迅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)
十二岁的迅哥儿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,他看做工的人傍晚时分每每花四文铜钱,买一碗酒,靠柜外站着,热热的喝了休息,解去一天的疲乏,他遇见了唯一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:“温两碗酒,要一碟茴香豆。”(摘自鲁迅《孔乙己》)黄酒是绍兴独特的印记,喝一盅绍兴风情,品一味文化醇香。以至多年后,鲁迅先生再回酒楼,第一句便是向堂倌喊道:“一斤绍酒。——菜?十个油豆腐,辣酱要多!”(摘自鲁迅《在酒楼上》)什么时候我们再一同去闻闻那淡淡的“羼了水”的黄酒香气呢?
喝罢,天色渐晚,去看戏吧!乘着乌篷船,“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,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;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,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,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,但我却还以为船慢。他们换了四回手,渐望见依稀的赵庄,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,还有几点火,料想便是戏台,但或者也许是渔火。那声音大概是横笛,宛转,悠扬,使我的心也沉静,然而又自失起来,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。” (摘自鲁迅《社戏》)
艄公熟练轻巧地划着桨,荡起涟漪,缓缓地向远处散去。
后知后觉的一阵醉意,鲁镇是离我愈来愈远了么,可我仍想驻足停留,盼着记忆中的那个月光下戴着银圈的少年归来,等待迅哥儿再回故乡。(后注:迅哥儿只是小说人物,并非鲁迅本人)
图源 | 乐游浙江微博、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微博、咸亨酒店微博、xsjyigl微博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或许你还喜欢:
朗读,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。
若你有好文推荐,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,欢迎投稿到:
nju_xnsg@163.com
马国淞
『小南时光』主播责编 | 童天语
文字 | 邓怡敏
美编 | 龙禹圻
剪辑 | 张智煜
指导 | 逸一之
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